大学生心理学——开启大学生活的另一扇门


    作者:学生处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8日 10:54     信息来源:科大新闻网      阅读次数: 【关闭】

    [摘要]透过大学生心理学这扇独特的窗口,我们开始从另一个更本质的角度思考大学生活中的诸多现象,诸多问题,并试图用这一全新的手段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随着同学们对大学生心理学的逐步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以及对对该课程的实践,大学生心理学对大学生活的影响力正逐步显现出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学 大学生活 人生坐标 爱情 人际关系 情绪

    引言:

    大学生心理学作为一门阐述心灵的学问,让同学们开始有意识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自己的心灵交流。如果说我们生活在实实在在的三维空间当中,那么心理学无疑为我们开启了第四维空间的大门。那里看似是一个虚拟的角落,然而当我们站在那个角落的时候,来反观我们的生活,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自己乃至他人,我们便会猛然间意识到,生活中原来有“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原来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奇观,原来有曲径通幽的迂回,原来有……

    (一)心理学名词弥漫校园

    柔和的夜色下,几个刚上过心理学课的同学热烈地聊着强迫、抑郁在校园生活中的种种“表征”。“窥一斑而知全豹”,大学生心理学的开设无疑在拓宽了大家在心理学知识方面的了解的同时,对同学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图书馆里,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拿一本弗洛依德的《释梦》,拜读精神分析大师的独到见解,尽管有时一知半解,但在朦胧模糊甚至晦涩难懂的字里行间里,心理学大师的独特风采与魅力仍足以让每一个读者折服。

    情感方面的受挫有时也让我们自觉地反思自我,是否是自己的某些缺陷使心爱之人离开了自己?同时也在回顾两人的初次相识,是不是“晕轮效应”迷失了双眼,两人性格上的天壤差异早已注定了今日分手的必然?

    考场失意的学子也开始在心理学的未知海洋中探究考试不如意的根源。考前的焦虑情绪似乎有必要作一些调节,过高的自我评价似乎也要作一些平衡。

    ……

    (二)大学生心理学理论指导生活

    几句心理学名词的脱口而出,似乎仅仅从表面上印证了大学生心理学的影响力。其实,无形之中,心理学的理论也在校园生活的试验田中生根发芽,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1)人生坐标的定位

    记得大学生心理学的第一堂课——心理学概论中,老师曾在课上提出要先在大学解决五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要去哪里。刚迈入大学校门不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展宏图的梦想:我要出国,我要去MIT,我要去……当这样一个我要去哪里的问题真正摆在眼前之时,另一个问题随之产生,我们真的全面认识自己了吗?于是我们开始静静地思考梦与现实的差距,思考自我认识的正确性,权衡人生抉择人生定位中的利弊与得失。

    是面临人生坐标的定位,我们不再那么心高气傲,不可一世,多了一分理智,多了一分坦诚,多了一分对人无完人这句睿智哲理的醒悟。

    有一位大四的师兄,当同寝室的同学忙着考G考托时,他也卷入了这场出国热潮。幸运的是他顺利通过了考试,很不幸的却是他所学的专业却没有一所美国大学可以接受:很快,他便转换目标,将目标定位在了复旦的研究生。起初我感觉这位师兄的抉择挺无奈的,似乎有些委曲求全。而真正面临人生抉择之时,这又应该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正如这位师兄所言:“出国有时也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了解自己的状况之后作出的选择才是最为明智的。”

    苏格拉底曾经讲:“认识你自己。”在这里我要补充的是认识你自己,然后正确定位自己。

    2)情感旋涡中的自我调节

    走进大学,有许多同学很自然地面临爱情的考验,在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追求自己的白雪公主的过程中,有感情的升华期,自然也回避不了情感低谷的随时降临。

    沉浸于爱情蜜罐中青年男女常常忽视对甜蜜爱情的维系与经营;而在感情受挫时的少男少女又常常会因失恋造成的心灵创伤而一蹶不振。

    大学生心理学为大学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理论平台。回顾老师课上讲的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因论,从热情-亲密程度-承诺的三曲线变化,无疑就给我们不少启迪,例如对热恋中的承诺可信度的反思。还有约瀚李爱情理论中对爱情的分类,让我们对游戏之爱又多了一分警惕。还有生物学派提出的女性着重为寻找能为她们提供物资来源的男性为伴的理论,无论正确与否,这一观点都让在座的男同胞们出了一身冷汗,同时心中也更坚定了自己长远的“奋斗目标”。

    大学生心理学至少让我们同寝室的H同学受益非浅。大约一个月前,H同学“失恋”了,但想来又算不上失恋,确切地讲应该是单恋美梦的破产。他一直默默喜欢着班里的女生Q,但却一直没有勇气表白。在她生日那天,H却意外地发现原来Q早有男朋友了。沮丧的H欲哭无泪,夜晚辗转反侧,反反复复向室友们倾诉他心中的苦水。经过一番心理探讨与分析,大家最终定性可怜的H一直处在单方向情感投入的单恋状态。因而我们纷纷劝他无须伤感,自始至终没有过真正意义的恋情可言又哪来失恋的痛苦哪?但无论如何,他却始终接受不了“失去” Q的现实。于是我们开始极力开导,我劝他不妨用移情来调节,可H同学却将它理解为移情别恋,并一再强调:“我只爱Q一个人。”为他的痴情而暗笑不已的同时,我又不得不向他解释移情的心理学内涵。聊了大半夜,我费尽口舌将失恋的调节方法一一传授与他。次日,H一觉醒来,却做出了一个另人意外的决定:他下学期要选修心理学——不是为了学习失恋的调节方法,而是学习如何做一个恋爱的成功者。全寝室无语。无论如何,H同学总算走出了那段单恋史,生活最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爱情的浪漫与甜蜜让让每一位大学生对它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而当我们真正走入另一个人的生活,另一个人的世界,情感投入的同时,似乎也该时刻准备着理性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情感问题。

    3)协调人际关系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能够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这句名言诠释了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群体,人际交往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其实,现实中很少有人会专门去苦心经营自己的交往圈子,任何一种交往氛围都是在无形之中形成的。每个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支持。那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摆在我们眼前:良好的人际交往如何建立?大学生人际交往课程引导我们反思生活——

    我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否也让他人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我是否把握准了适当的心理距离?

    我是否调控好了人际交往中的“收支平衡”?

    我能否在不伤及自己的前提下多多考虑到他人?

    我又能否对别人坦诚相待,将心比心?

    我是否只考虑到功利性的交往而忽视了极为重要的“情感投资”?

    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周围人相接触,与同学打招呼,与室友卧聊,与学长交流学习经验,这一切都像空气一样平常。然而,它的作用又真的像空气一样举足轻重。《怎样获得成功》的作者H.雷莉对人际交往的作用曾作过如下记述:“那些看上去总是有运气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懂得有效地同别人打交道。”

    在我们班上就有两个极为鲜明的例子来印证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D同学与Y同学在班里学习都是相当出色的,然而在大家心目中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口碑。我们寝室有一个室规,即11点半后谢绝接待“访客”。一天晚上,D同学敲门进来问作业,大家热情招待,极尽宾主之礼:D刚走后Y同学便迈步进来询问同样的问题。我们四人埋头桌案,全当旁若无人。为不至于搞得太僵,我最终补充了一句——不知道。而回顾一下平时二人的作为,这种反差产生的原因便相当明朗了。D平日无论见到谁都热情打招呼,而且从不因自己的突出表现便显得高人一头。而Y同学首先极少与人沟通,其次便是一旦自己成绩出色,便时常炫耀,对他人暗含一种蔑视。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那些以自我为中心,不着墨于人际交往的人,多半要面临生活受挫的命运,即便表现得出类拔粹,迟早也会因陷入“高处不胜寒”的境地而悲哀。

    4)调节自我情绪

    老师何曾知道在您讲述情绪调节的那一天,台下便有一个情绪极为低落,抑郁的失落少年,那便是我。老师又何曾知道就是那堂普普通通的心理学课让这个失落少年找到了昔日的晴空。

    我在考试的大洋中触礁了。我的船被岩石撞开了一个大洞,苦涩的海水浸入船体,我无力继续航行,任凭水淹没掉我的躯体。那时那刻,我觉得曾经搏击海浪,你追我赶的努力尽皆付诸东流。我的心也要在大海中沉沦了。

    这堂心理学课后,同学们纷纷说我是个典型的“情绪负重者”,我也由此反问自己:“我有情绪负重吗?几场考试的败绩难道就让我由此变得对一切冷漠了吗?我的梦又在哪里?”放学路上,大家说说笑笑互相开着玩笑,我却一语不发地思考着自己的问题:压抑,悲伤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然而这却只能将问题严重化。深深呼了一口长气,我三步并作两步直奔寝室,奋笔疾书写下了一首《自励诗》:

    落魄书生成万千,

    只身陷入此中间。

    成材成业终有梦,

    岂因挫败便搁闲。

    古人妙笔喻今才,

    青出于蓝胜于蓝。

    待到春风得意日,

    不创佳绩誓不还。

    结尾我又补充了两句:乐观向上,天天向上。

    冲淡了失意的阴影,摆脱了低落的情绪,抬头看头顶的一片天——万里无云。

    大学生心理学让我们意识到情绪调节的必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为情绪所奴役,而要做情绪的主人,主动去调节和培养情绪。因为在我们自己主宰下的情绪天空可以永远是晴空万里,只要我愿意。

    (三)总述

    大学生心理学与其说是一门学问,不如说是大学生活中良师益友。它不仅仅传授我们一些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的是实用价值。

    或许有人会说在大学生心理学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我们的大学生活不一样是风平浪静,学生们不一样可以学业有成吗?不错,然而大学生心理学的作用却在于对校园生活的完善,让它更趋于和谐,同时引导我们主动去经营自己的学习规划,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这样,当我们再次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问题时,我们不再疲于应付,而是积极应对。(转自科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