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69课:陈藩“当扫除天下”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3-06-05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眺楼“,李白诗中再现了王勃《滕王阁序》”徐孺下陈藩之塌“的典故。东汉末年的陈蕃,爱民、敬贤,耿直无畏,从小立志“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并践行一生,在70多岁高龄时,谋划铲除宦官集团,事败身亡,虽败犹荣。

陈蕃(?-168),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时期名臣,时称"三君"之一。他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被举为孝廉先后任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因不应梁冀私情,被降为修武县令,任尚书。又因为上疏得罪宠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乐安太守时,只有贤士周璆来时,才为其置一床榻休息,去后则悬挂起来。又在任豫章太守时,只有贤士徐稺去,才为之置榻,去亦悬之。后以悬塌之典故表示礼贤爱士。

陈蕃出身官宦人家,祖父曾任河东太守。在汉代,太守是食(si)二千石的大官,与中央的九卿工资待遇是一样的,还可以互调。陈蕃最初在郡里任职,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一,弃官而去。后来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方正,都不到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陈蕃,于是授职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他当官明察秋毫,慧眼如炬。其治下有个名声显赫的“孝子”赵宣,因住在墓道里为父母服丧二十年而世人皆称善,但陈蕃查出他居丧期间生了五个儿女,是个欺世盗名之徒,于是治罪这个假孝子,整顿了风气。

权倾天下的大将军梁冀派人请陈蕃办私事,来送信的人仗势犯错,陈藩铁面无私,下令惩治将其打死,因而获罪,被降为修武县令。后任尚书,当时朝廷上议论零陵、桂阳山贼造反为害,公卿商议要遣军队剿平,汉桓帝又诏令州郡,权宜推选孝廉、茂才,他坚决反对残忍镇压百姓,反对滥设官员。因此得罪了汉桓帝的近臣,被外放为豫章太守。

延熹六年(163)汉桓帝一时兴起要去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臣听说……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所谓'三空'。加上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劝谏汉桓帝不要去围猎,这泣血之语没劝住汉桓帝。

自从陈蕃任光禄勋后,便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他两在选拔中不偏私权贵,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转调太中大夫。他竭力挽救得罪了宦官的地方官,惹恼了宦官集团,宦官更加痛恨陈蕃,只要是他选推举的人才,宦官立即借汉桓帝的名义斥责退回,他属下的长史以下许多官吏多被借故治罪。为救忠臣李膺、杜密等人,他上奏说“臣居三公之位,担心自己责任重大,不敢空受俸禄,贪生保命,坐观成败。臣的建议如蒙采纳,即使杀了臣,身首异处,臣也不以为恨。"反遭汉桓帝罢免。

汉桓帝死后,陈蕃得到窦太后重用,但他拒绝封赏,窦太后不许,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陈蕃与窦武商量诛灭宦官,最终因事情泄露身亡。

扫除天下的典故发生在他十五岁,他当时独居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曰:“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室乎?” 此言被后人传颂为少年壮志的经典,后人在谈到陈蕃时,常会提起他的扫天下之志,如陆游在《读陈蕃传》一诗中写道:“莫笑书生一卷书,唐虞事业正关渠。汉廷若有真王佐,天下何须费扫除。”杨万里感叹“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王子曰:《世说新语》开卷就写了陈藩,“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评价颇高,他初入仕途,就有志澄清国家政治。陈蕃的一生,始终都处在宫廷争斗时的动荡之中。作为东汉末年的大臣,他敢于和专权的外戚争锋,接着和弄事的宦官相抗,他不避强权、犯颜直谏皇帝,让世人感叹。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依然苦苦支撑,最终鸡蛋碰石头式的抗争而身首异处,但给后人留下的除了无尽的惋惜外,还有”大丈夫当扫除天下“而事未尽的悲壮。现如今衍生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引导青少年不仅要仰望星空,同时也要脚踏实地,这是另外一种意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