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66课:伊尹“治大国若烹小鲜”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3-05-15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伟人在学生时代写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的赞语,说的是中华大相伊尹。奴隶出身的伊尹去世后和开国君主商汤享受同祭待遇,不仅是因为他作为开国大相的开创之功,更是与他作为五朝元老辅佐历代商王50年持正治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的回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伊尹不愧为中华大相。

伊尹,是夏末商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商朝开国贤相,也是中华厨祖。伊尹虽然不是君王,但是其出生时的情形在后人的描述中也颇具神迹。“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萝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相传伊尹的养父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奴隶,其母是采桑养蚕的奴隶。伊尹很小就掌握了烹调技术,还关注三皇五帝和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虽耕于有莘国之野,地位卑微,但贤名传播甚广,以至于商汤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聘请他。有莘王不答应商汤的聘任,求贤若渴的商汤另辟蹊径,娶了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伊尹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孟子·万章》篇),教导汤效法尧舜的以德治天下,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最终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汤封其为尹(相当于丞相)

作为商朝的首任“尹“辅佐商汤治国,伊尹是有原则的。“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伊尹治国突出一个正字,凡事讲理,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有所作为。作为厨师出身的伊尹,“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他以正治国思想的浓缩,在他看来,治理国家就像烹调小鱼一样,不能随意搅动,否则反会把食材搅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政方针确定后,不要随意折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可见道无处不在,以厨证道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伊尹坚持“为上克明,为下克忠”的用人导向,选用洞察民情,对上忠诚的贤才。经济上提倡休养生息,推行仁政,鼓励耕作。在他为相的50年间将政策一以贯之,不因人而废、因事而止,不过多地干预。因而商朝初年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的德政。商汤的孙子太甲继承王位后,暴政乱德,伊尹多番劝谏无果后,将其放逐桐宫(商汤陵墓)反省,直到三年后太甲幡然悔悟,伊尹亲自到桐宫迎接回太甲,还其王权。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史记》称“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终成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大宗”。伊尹又作《太甲》三篇予以褒扬,可见伊尹对德行的重视。伊尹还制定实行《官刑》,整治巫风、淫风等“十过”现象,他提出“咸有一德,上合天心”,认为只有君主以德修身,以德教民,天下才会协和能一。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做国王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说要始终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使自己“时乃日新”,处于时时追求新的的状态中。在道德上,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就是说谁能积众善之德,谁就可以为师。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他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对天子负责,下保庶民安定,并视此为大臣的天职。

伊尹还精通耕作之道,曾经尝试耕作方式的改革。史书记载“汤旱,伊尹教民田头凿井以灌田”“伊尹作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嫁”,在伊尹的改革实践下,商汤的农耕文明得到大的发展。百姓“耕于莘野,乐尧舜之道”。

沃丁八年(约公元前16世纪),伊尹寿至百岁而卒,以天子之礼陪葬于亳都,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

王子曰:伊尹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丰富了中华烹饪文化,并延伸于治国领域,形成”调和鼎鼐“的治国理论。他通过对太甲的教育,催生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逃)”的命题,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作用,至今成为警示教育名训,犹如警钟长鸣于人们的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