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57课:卓茂让马显宽仁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3-03-06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汉光武帝身穿孝服亲自为其送葬,获如此荣光之人并非皇亲国戚世族贵胄,而是留下让马故事的卓茂,他曾在地方官任上业绩被交口称道,以宽仁恭爱治县做到了人不忍欺,故而名声远播,后来他在帮助刘秀实现光武中兴中也做出了贡献。

卓茂(?-28年),字子康,是汉代南阳郡宛县人。少年时从名师学习 《诗》《礼》和历法算术等,数年下来,无一不精,号称通儒。他起初是在相府任小官,为人宅心仁厚,与人和善。

后世范晔在书中写下了卓茂让马的故事。有一次卓茂驾车出行,在半道上被一个人拦住,那人说自己的马丢了,而为卓茂拉辕的就是他丢的马。卓茂停下车,问:“你的马丢了多长时间了?”“超过一个月了”, 那人回答道,卓茂自知这拉车的匹马已经好几年了,显然这个人认错了马。冲撞官员还无理要马,换做别的官员,抽他几鞭子算是轻的,弄到官府抓起来也不为过,可是这卓茂不声不响将马从马车辕上解下,还给了那个丢马的人,自己挽车而去,并对那人道:“如果此马不是你丢的马,希望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马主人丢失的马还真被寻到了,于是惭愧地将卓茂的马送回到丞相府,叩头谢罪,卓茂和善待人竟然能做到这般。

后来卓茂来到密县任县令。在密县他大胆改革,修订法律,廉洁奉公,施行仁政,丝毫不摆官架子。史载其”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县吏们习惯对以往县令的官威,乍看到如此和善的一个县令,起初背后还笑话不已。周边邻近的县令们听说后觉得他太无能太“软”,也看不起他,上级怕他镇不住地方,甚至派来了代理县令。但卓茂并不反驳,依然用善政来教化县人,劳心尽职,谆谆恳切,视民如子,时日一久,县里官吏都被感动,对其不忍欺,百姓也诚心接受他的教诲,密县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成了治理一等的好县。实际上卓茂并不总是“软弱”,当发现密县逢年过节大量杀耕牛来祭神的陋习,明令禁止宰杀耕牛搞祭神活动,保护了农业生产,农民们无不由衷地感激卓茂。

汉平帝时发生大面积的蝗灾,河南二十多县都遭了蝗灾,蝗虫过后,庄稼都成了光杆。传说蝗虫飞到密县县界,却绕道飞往其他县,督邮上报以后,太守不相信,亲自到密县来考察,看到真实的情况以后,才为之叹服,实际上蝗灾来临时,卓茂发动全县百姓大力灭蝗自救,蝗虫才没给密县造成大灾。

王莽当权后,重用提拔卓茂升迁为京部丞,在离开密县时,老少百姓自发送行,哭送这位善良的父母官。后来王莽建立新朝,卓茂就以病为由,不肯再做官。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特地派人寻访卓茂,并下诏书:“前密县令卓茂,约束修养自身,执节敦厚稳固,能做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名冠天下的人,理应受到天下重赏……”除了给予他重赐外,还让其两个儿子到朝中任职。卓茂为相后,帮助刘秀裁减冗官,全国并省四百余县,官吏减少了十分之九,开始了光武中兴的历程。这才有了开头说的公元28年,卓茂去世时刘秀戴孝送葬的哀荣。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刘庄思念中兴功臣,命人为二十八将画图供于南宫云台,这就是云台二十八将,并加上卓茂与窦融、王常、李通共三十二人。百年之后,公元165年,汉桓帝下诏拆毁全国的名人祠堂,诏书中却明令两处祠堂要保留,其中之一就是卓茂在密县的祠堂。

王子曰:卓茂在密县为官时间并不长,但他的功绩得到密县百姓的认可,密县人为了纪念他在大隗镇建了卓茂祠,隋时又在新密旧城再建了第二个卓茂祠,清代时,他被列入密县名宦祠。卓茂在丞相府任职,却不恃强凌弱,宽厚对待错认他马的百姓,宁愿自己受损而成全他人。在密县县令任上,以德治县,终得正果,造福一方。晚年帮助光武帝裁撤冗员,节约了朝廷开支又减轻了百姓负担,更是莫大的功绩。为官之道,非止一途,吏民或不敢欺或不能欺或不忍欺,择其一可也。宽仁恭爱,亦能拱手而治,亦是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