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29课:幸运的薛存诚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2-08-01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史载其人“性和易”,即品性宽和,平易近人,“于人无所不容”,而于职责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即断案处理公务之时,则严守底线,坚守律令格式,有毅然不可夺之志。死后韩愈亲自为其写祭文,白居易诗以赞之“守直心甚固”。执法时既敢得罪藩镇又敢拒绝皇帝还能保全自身,遇到唐宪宗的薛存诚是幸运的。

     薛存诚,字资明,唐河中府宝鼎(今山西万荣县附近)人,贞元元年进士,生卒年不详。他是唐朝宪宗时期的名臣,以坚守法治著称。宪宗高度评价他“持宪无易存诚者”,意即在维护纲宪、捍卫法纪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薛存诚!有几件事情足以证明他当得起这个评价。

     薛存诚到中央任职后从监察御史起步,几经升迁出任门下省给事中(正五品上)。在门下省给事中可谓权重一时的核心职务,上可将皇帝诏书打回重拟,下可审查朝廷各部文件是否合乎法律规范。薛存诚任给事中时,咸阳县尉袁儋因事与藩镇军人争执不下,藩镇军人本属理亏一方但气焰嚣张,诬陷袁儋无理有罪,在唐代中后期,中央不敢得罪藩镇,准备姑息了事处罚袁儋。而薛存诚依理评判坚决反对处罚袁儋,皇帝连下两道处罚诏书下到门下省后,都被他直接退了回去,藩镇军人无可奈何。薛存诚的做法维护了朝廷的权威,大长了中央的威严,灭了藩镇军人及其背后节度使的嚣张气焰。宪宗听说后相当高兴,派出宦官对薛存诚进行表扬,很快将其提拔为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又命翰林学士白居易负责起草任命制书,任命书评价其“不犯弱以违强”,就是表扬他处理藩镇军人诬陷袁儋一事。

  当上御史台中丞后,薛存诚丝毫没有因为“皇恩浩荡”而对皇帝感恩戴德而言听计从,反而在任上续写了严惩“大师”两拒皇帝的故事。唐代佛教兴盛,当时一个叫鉴虚的僧人被传为“大师”,他以讲经说法为名,结交各路权贵,借此收人钱财,替人办事,甚至为非作歹。因为有权贵背景和宫里的宦官撑腰,谁都不敢惹他。元和八年(813年)御史台在审理其他权贵案件时,发现都有鉴虚深度参与,薛存诚遂下令将其下狱,鉴虚招出“奸赃数十万”,并签字画押供认不讳,按照唐律规定,要处以极刑。可这鉴虚和尚长期周旋于权贵之间,知道的内幕太多了,各路与鉴虚有过深度交集的权贵纷纷要宪宗皇帝将鉴虚无罪释放。宪宗皇帝架不住集体游说,下诏要求把鉴虚放了,但薛存诚再次拒绝。宪宗眼看自己的诏书没起作用,第二天又派身边的宦官直接去御史台传口谕:“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表示“朕只是要当面训斥这僧,并非是要放过他。”宪宗是想以退为进先把鉴虚给弄出来再说,薛存诚依然不为所动,让宦官回去给宪宗传话:“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诏。”“臣已将鉴虚案办成铁案,如果陛下想先把他从台狱弄出去,然后再赦免,那把臣给杀了。不然,诏旨是绝对不奉的。”这样硬杠皇帝的勇气十分稀有,对于可能引发的皇帝“天威”之怒,薛存诚或许已做好了准备。幸运的是唐宪宗毕竟是中兴之帝,在被薛存诚拒了两次后,不但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嘉其有守,从之”,再次表扬了薛存诚严守律法的精神,听从了他的意见。

     正是凭着宪宗皇帝的信任和维护司法公正的信仰,薛存诚后来在一宗其他人都不敢发声的所谓“谋反”大案上,再次据理力争,为皇亲李位洗清谋反冤情,处罚了诬告的官员,保住了李位的性命。

  王子曰:古往今来,敢于公正执法的官员不在少数,但是面对皇权威严和皇帝恩典的“软硬”双重压力,仍然敢持续秉公执法的却少之又少。薛存诚平时私下里“性和易”,而办公事时“守直心甚固”,让人联想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薛存诚是幸运的,他遇到的皇帝是唐宪宗,否则他可能连后面秉公执法的机会都不会有。